绿豆养生新搭配:三伏天必备的祛湿健脾方案
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教授建议:夏季绿豆养生要遵循三因制宜原则,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调整配方,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教授建议:夏季绿豆养生要遵循三因制宜原则,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调整配方,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
端午佳节,时值仲夏,气候炎热且多雨,空气湿度大,蚊虫滋生,病毒活跃,人体易受暑湿之邪侵袭,出现困倦、食欲不振、身体沉重等不适症状。从中医角度而言,此时正是清暑去湿、祛风防疫、健脾益气的关键时期,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。
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,我们即将迎来端午佳节,橘杏缘在这里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!
我们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就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,只要养好它们身体就会棒棒哒,以下给大家分享五脏养生大全,我们一起了解一下.
近年来,一款名为“四神汤”的养生方深受人们追捧。“四神”究竟是哪四神?为何受到广泛青睐?如何发挥“四神汤”的效果呢?
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,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(公历2月18~20日),太阳黄经达330度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此时万物复苏、大地回春,一切都充满着向上的力量。
枸杞自古被誉为“长寿果”,既能补肝肾,又能明目润肺。但你真的吃对了吗?今天分享六个简单实用的食疗方,帮你解锁枸杞的养生密码,吃出健康好气色!
《神农本草经》把茯苓列为上品,谓其“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”。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,不分四季,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甚至有学者做过方剂的相关统计,其应用频率最高的一味中药竟是——茯苓!
小满时节,随着气温的明显升高与降雨的增多,夏熟作物的籽粒也开始变得饱满,但尚未进入完全成熟的状态,因此得名“小满”。
脾虚湿困型肾病患者占慢性肾脏病门诊量的27.6%,其中68%可通过健脾祛湿法改善肾功能。我是肾病科邓立武医生。
党参9g 黄芪9g 鹿角粉9g 焦白术9g 甘草5g 当归9g 白芍12g 肉苁蓉9g 枸杞子9g 生地9g 熟地9g 龟板12g 肉桂9g 地锦草12g 大枣5枚■加水700ml 浸泡1小时■大火烧开 文火煎煮15分钟■留取药汁200ml■加适量清水 二煎■
今天是公历5月21日,农历乙巳年、辛巳月、庚寅日(四月廿四),日子可不一般,不仅是建除十二日中的“收日”,还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满节气的交节时间。具体时间为2时55分,标志着今年夏天的炎热开始登场了。
今天给大家说一个养肝第一圣药—白芍,它性寒味酸苦,不仅能柔肝养阴,滋养肝血,还擅长疏解肝经郁结,精准打击身体各处的淤堵结节,特别是总爱生闷气、压力大、熬夜多的朋友,白芍煮水喝简单好用。
进入5月,雨水充沛,光照充足,气温渐高,炎暑将临,是天地万物由“生”到“长”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段。人们在初夏之时,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物候变化而为之,做到“顺四时而适寒暑”“服天气而通神明”。
这气温一热,孩子就不舒服,食欲变差,睡不踏实,全家都跟着遭罪,要么是提不起精神,要么是情绪变得急躁,小动作多得不行,注意力更是一下子就跑偏了。
党参24g 白术15g 生地24g 山茱萸10g 山药30g 薏苡仁24g 黄芪30g 菟丝子12g 莲子15g 桑螵蛸12g 芡实20g 益智仁12g 白果12g 萆薢12g■加水700ml 浸泡1小时■大火烧开 文火煎煮15分钟■留取药汁200ml■加适量
小雪节气后,天气越来越冷,寒气易伤肾,容易造成肾虚,因此冬季养生需重视“养肾”。据了解,肾有“五怕”:怕憋尿、怕久坐、怕熬夜、怕惊恐、怕吃咸。在中医理论中,脾肾相互关联,脾虚可以导致肾虚,因此需注意脾肾同补,日常可用干山药煲汤或者煮水,或用新鲜山药炒菜,有健脾
今天介绍的这张方子出自宋代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名为逍遥散。方名就借用了庄子“逍遥”思想的意境,可见创制这剂方子的意境多么潇洒快活。